作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博士 ,BETVLCTOR伟德在线登录平台集团口腔全科专家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很多人有或者遇到过睡觉磨牙的情况,也经常有家长咨询,孩子总是晚上睡觉磨牙,是不是肚子里有蛔虫…本文就夜磨牙的相关知识,做个系统介绍。
夜磨牙专业上称作磨牙症,是指咀嚼肌的节律性收缩,牙齿不自觉的磨动或咬紧为特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
夜磨牙搅扰同睡者睡眠质量事小,对自身的危害事大。
首先,因为牙齿之间互相磨动,对牙齿造成损伤。
这种损伤不同于平时吃饭咀嚼。吃饭的时候,牙齿之间有食物垫衬缓冲,同时还有唾液分泌起润滑的作用,咀嚼力量也是在意识控制之下,相对缓和。
夜磨牙是在晚上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唾液分泌较少,牙齿以没有控制的力量直接摩擦接触就好比两块粗砂纸在机器人的手中对贴摩擦,损害非常大。
临床上我们看到有习惯性夜磨牙的患者,牙面上都有非常严重的磨耗面,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牙齿磨耗情况与正常五六十岁的老人无异。
因为牙齿磨耗,牙齿咬合位置发生变化,会造成关节不适,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
牙齿磨耗靠近牙齿内的牙髓神经组织会产生敏感,不良的咬合应力会导致牙龈退缩,咀嚼肌疼痛酸软等症状,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夜磨牙的发病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形态学因素,病理生理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
形态学因素
在一些牙齿排列不齐的患者中,因为咬合不佳,咀嚼效率低下,患者习惯增加咀嚼力或者利用一侧咀嚼,咀嚼肌工作强度大,晚上休息时也处于兴奋状态,不自觉的收缩,引起夜磨牙的发生。
-
病理生理学因素
研究重点主要在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功能上,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基于中枢神经的研究认为,夜磨牙与睡眠过程的微觉醒态息息相关。
睡觉看似平静,大脑的活动却一点都不闲着,睡觉过程中大脑活动分为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微觉醒态穿插在两者间,维持动态的平衡,同时保持警觉的作用。
睡眠过程中的脑电波监测发现夜磨牙常常伴随微觉醒态的出现而出现,夜磨牙患者微觉醒态明显多于正常人,从而认为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在夜磨牙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外周神经系统的研究则认为咀嚼肌张力增加是夜磨牙发生的生理基础,根据临床观测,在夜磨牙患者中咀嚼肌的电活动明显较正常人高,通过治疗降低咀嚼肌张力,夜磨牙的情况也能得到明显缓解,故而认为夜磨牙是因为咀嚼肌过于兴奋所致。
-
社会心理因素
主要侧重于应激心理的研究。在动物试验中,科学家给实验动物以创伤性的刺激,发现它们的睡眠结构和咀嚼肌张力都会发生改变。
在对磨牙症患者的调查中也发现夜磨牙的患者心理上更加怕羞、谨慎、冷淡、固执、易受内心感觉的影响。
也就是说生活中,夜磨牙的人群可能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在睡眠过程中释放,夜磨牙是这种心理应激活动的一种表现。
这种心理应激活动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生理性活动,大脑的杏仁核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
当一种疾病发病因素有很多的时候,说明疾病的具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并未完全清楚,也就是说夜磨牙在病因上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
目前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夜磨牙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主要特征是睡眠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的异常活跃。
从以上的原因分析中,我们知道夜磨牙主要源于神经肌肉系统的异常兴奋,原则上任何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咀嚼肌系统异常兴奋的外源性刺激均可导致夜磨牙的症状。
民间普遍的观念,孩子发生夜磨牙就认定为蛔虫病,然后给孩子吃各种“打虫药”。
蛔虫病能够导致夜磨牙不假,因为蛔虫寄生体内产生的毒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睡眠周期,让神经异常兴奋。
这种民间的经验方法对于因蛔虫病所致的夜磨牙有治疗效果,但不是所有的夜磨牙都是因蛔虫病所致,作为家长我们不应该让孩子做实验。
怀疑有蛔虫病时,我们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后,再行药物驱虫。
针对夜磨牙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异性阻止夜磨牙的方法。
临床治疗主要以减轻磨牙给口颌系统带来的破坏以及关节肌肉系统的症状为主。主要的治疗途径有:
-
睡前注意放松
可以适当做点体操运动,戒除兴奋性的食品饮料,改善睡觉环境,让大脑的兴奋状态降低;
-
制作牙合垫
在睡觉过程中佩戴,软性牙合垫固定在牙齿上,可以限制牙齿的活动,同时减少磨牙对牙齿的损伤;
软性牙合垫,减轻磨牙过程中对牙齿的损伤
-
电刺激治疗
电刺激治疗主要是对咀嚼肌进行电刺激,降低肌肉兴奋性,控制收缩。此外,还有在磨牙的过程中自动给予电刺激以唤醒停止磨牙,周而复始以调整睡眠结构。
缺点是对患者以及同睡者睡眠造成干扰,治疗后症状容易复发;
-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既包括对咀嚼肌的局部用药,也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用药,针对咀嚼肌的局部用药主要是注射A型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有引起肌肉松弛麻痹的作用,注射后可以降低肌肉的收缩性,缓解磨牙症状,副作用是可能导致吞咽困难,且治疗具有时效性,一般只能维持1-3个月的疗效。
-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用药
主要是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药物,例如心得安、左旋多巴等,这类药物的应用需要特别小心,因为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药物,有产生或加重精神分裂症的风险。